• 指导价格如期上涨 国内钨市高位盘整
    发布时间:2016-08-08 09:39:35 阅读:556次

           随着赣州钨协、江钨集团等8月预测均价和指导报价相继公布,环比7月如期上涨,支撑国内钨市呈现高位盘整状态,随着钨矿山及APT冶炼厂继续惜售为主,积极的引导市场,但是市场心态已经出些了一些变化,这也是由于市场积极涨价所积压的风险,市场将出现理性的一面,企业不再盲目的追高,市场观望心态有所加重,总体价格表现暂稳,但是实际成交依旧困难。


           截至目前,据了解,国内65%黑钨精矿含税价格在7.2-7.4万元/吨,65%白钨精矿价格在7.1-7.3万元/吨,60%黑钨精矿价格在7.0-7.2万元/吨,60%白钨精矿价格在6.9-7.1万元/吨,APT价格在10.8-11.2万元/吨,中颗粒碳化钨粉价格在168-173元/公斤,钨粉价格在170-175元/公斤,70#钨铁价格在11.5-12.0万元/吨,80#钨铁价格在12.0-12.5万元/吨,钨酸钠价格在8.4-9.0万元/吨,相比上周五报价暂稳。


           上周五,江西钨业集团2016年8月钨精矿报价公布,65% (一类黑钨)含税报价为7.3万元/吨,相比7月价格上涨0.8万元/吨;赣州市钨业协会2016年8月钨系产品(钨精矿、仲钨酸铵、碳化钨粉)预测均价公布,其中,黑钨精矿预测均价为7.2万元/吨,环比7月价格上涨0.8万元/吨,(仲钨酸铵)APT预测均价为11.3万元/吨,环比7月价格上涨1.3万元/吨,中颗粒碳化钨粉预测均价为176元/公斤,环比7月价格上涨9元/公斤。


           全球制造业整体低迷,钨品市场也进入淡季,而国内钨原料产能却处在持续的高位,钨废料的使用率的升高,终端市场对钨原材料的依存度在降低,主流大型矿山的成本升高,造就钨品市场不可调和的矛盾。钨原料产能较大,钨精矿和APT的产能大于实际需求,供求关系的失衡。钨矿山成本也直接影响价格,以国企为主的大型钨矿山成本较高,属于高成本矿山,以中小矿山和伴生矿为主的矿山成本较低,而低价位也会有钨精矿流出。钨矿山的企业性质也对价格超过了一定的影响,有超过50%的钨精矿供应来自国企矿山,国企积极维护市场,价格低价时,国企矿山会站在保护稀有金属资源的角度上拒绝低价出货。另外企业对钨价格也有很大影响力,比如八大钨企的三次救市会议。


           钨市在一年当中,有春季补货和夏休两个时间点,春节后市场的走向不明,多数钨原料供应企业会暂时不出货而观望市场,从而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出现涨价。夏休一般出现在7、8月份,欧美等国家为了避暑而停产直接影响钨品的需求,这两个月价格也会处在相对低迷的行情。中国钨协和赣州钨协等两大行业协会也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赣州钨协每月5日推出的指导价格由于代表着主产区赣州主流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五矿集团钨精矿产量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其指导价也代表着五矿集团对市场的态度。国储局的收储行为也直接影响价格,从2013年开始,国储局前后一共前后5次收储,三次成功,收储钨精矿超过35000标吨,每次收储结束后也直接影响钨原料的市场价格。


           从2014年初开始,泛亚金属交易所从市场上大量商业收购APT,整个14年超过3万吨的APT被泛亚收购,其2014年全年也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泛亚每月超过2000吨的APT收购量,但市场价格却是一直下滑,而后年底的停收和2015年初的退货直接造成了2015年钨价的大幅暴跌。至今在泛亚金属交易所仍有29651吨的APT被封存,仍然是市场不可估量的隐患。钨精矿市场的贸易行为,有差价的产品就有贸易,当差价远大于生产的利润时,钨精矿市场流入大量的资金。钨精矿的贸易操作也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钨精矿低于成本线时,钨精矿贸易商大量的补进钨精矿,而后在高价位抛出,其明显的出现在6月份的降价就是贸易型企业的大量出货。针对钨品市场目前现状,企业需关注各种因素,比如厦门钨业、章源钨业、洛钼集团等大型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价格,环保政策导向,资源税改革,主产区天气,主流大企业停产等等,尽量避免有悖于市场的操作。